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安徽省委省政府

热点关注:完善配套政策拥抱"二孩时代"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6-02-22 08:34:25 字号:【大】【中】【小】

  “生还是不生? ”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众多家庭面临的这一选择,也成为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降低生育成本 化解后顾之忧

  “我曾在滁州进行过调研,发现由于担心高额的养育成本,仅有三成家庭愿生二孩。”唐世敏代表对国家的计生政策一直非常关注,她告诉记者,各种压力让众多家庭对生育第二个孩子十分犹豫,或者直接放弃。

  唐世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父母把孩子带大到16岁的抚养总成本平均已达25万元,平均每年花费1.6万元。生了二孩后便要面临各种的经济压力和家庭矛盾,不少年轻人对二孩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要不起。

  对于如何确保“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唐世敏建议,由政府发放二孩抚养金,对凡生育二孩的家庭,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放一定的二孩抚养金,以减轻生育二孩的生活压力,调动民众生育二孩积极性,确保人口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如生育二孩,女性就面临孕产期,势必加剧就业歧视。职业女性关注的就业与晋升等方面的权利保障,在生育二孩中所受影响更大。”来自妇联组的郭耀华委员说。她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职业女性生二孩意愿不高,是因为担心生育二孩会导致职位变动或影响职务升迁,加剧原本就存在的隐性就业歧视。 身为民营企业负责人的郭耀华建议,政府应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保障女职工生育二孩的权利。“比如根据企业中女职工的比例,适当减轻企业税收,分担企业因女职工生二孩所产生的成本,鼓励企业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 ”

  提升医疗服务 保障优生优育

  “对高龄产妇而言,孕育二胎是喜事,更是挑战。 ”陈建军代表告诉记者,现阶段,我省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大约有558万对,其中60%育龄妇女超过35岁,40岁至49岁的占50%左右。医学界认为,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属于高龄高危产妇,生育能力明显下降,生育风险也比较高。

  “能否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高龄产妇,是对省内各地妇幼保健机构的巨大考验。 ”陈建军说,由于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性质未被明确,人、财、物保障机制未能建立,专业人才奇缺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妇幼保健能力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陈建军建议,省政府应尽快制定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从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配备、人才配备和培养、急救中心规划等多方面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具体可以明确开展临床业务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县级公立专科医院,制订妇幼健康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其纳入地方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市、县、乡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整合。 “基层儿科医生缺乏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陈媛委员表示,目前,我省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存在缺少妇幼专业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问题,尤其是儿科专业人才紧缺,建议政府实施儿科医生免费培养计划,深化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开设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专业,扩大儿科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实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免费培养计划。

  改善幼教现状 加强学前服务

  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新生儿出生率将大幅增加,适龄幼儿入托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目前,我省各地托幼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托幼机构的现状令人担忧。”金其华代表通过对一些地区托幼机构调研发现,公办托幼机构占比小,无证幼儿园大量存在,部分托教机构未办理《卫生保健合格证》,卫生保健状况较差,部分托幼机构的食堂“脏乱差”问题突出。

  金其华建议,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相应的管理文件,制订托幼机构管理具体措施,强化办园资格准入条件,对托幼机构加强监管、规范扶持,实行等级动态管理并与财政补助挂钩,彻底改变托幼机构现状,确保儿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现有的学前服务严重不足,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会影响全面二孩的贯彻实施。”孙永红委员建议,政府要通过新建幼儿园、调整公办园学费等,全力应对“全面二孩”后学前教育缺口问题。同时,教育部门要探索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加大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投入,尽最大努力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将幼托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为二孩家庭减轻负担。

新闻排行
热点图片

Copyright © 2021 华体娱乐·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001509号-1/皖ICP备1001509号-2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8号国元大厦邮箱:webmaster@ahgyjt.com.cn
融媒体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